梦想文学网 > 重回八零:搞对象从赚钱开始 > 第七十三章正式开工

第七十三章正式开工


晚上方糖家放了一桌子硬菜,有她最拿手的笋干菜扣肉、爆炒回锅肉、葱烤鲫鱼、溜猪肝、麻油鸡,还有妈妈做的凉拌马兰头和蛋饺粉丝炖白菜,把客人们都震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倒不是他们少见多怪,主要是现在的人很少有机会上馆子,而家里吃的菜,做法简单,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管是扣肉、回锅肉还是麻油鸡,还是溜猪肝和鲫鱼,都跟他们吃的完全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个原因,原本对方糖多少有些轻视的三个师傅,此时态度大变,连带着对方爸方妈也客气了许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都是聪明人,方糖有本事做这些菜,说明她见的世面一点不比他们少。

        相对应的,这个时代能有机会出门长见识,说明交流广阔,甚至有贵人相助,不能随便得罪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不知道的是,方糖这样做,就有这方面的考虑。

        爸妈都是老实人,弟弟妹妹暂时帮不上忙,如果不震慑一下村支书和徐凤年,万一他们真的起坏心思,那就吃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人一起合作做生意,最好力量相当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其中一方发现另一方完全没有能力跟自己平起平坐,时间长了,心态就会发生转变,从而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想预防这种情形发生,就必须拿出能震住对方的手段,靠自己也好,借别人的关系也罢,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让对方有所顾忌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人性,都是经不起考验的,当利益摆在面前,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动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随便吃。”方爸爸显然不知道女儿的心思,今天家里难得来了这么多贵客,他感觉脸上有光,还未喝酒脸已涨得通红。“都是方糖的拿手菜,味道不比外面的饭店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去过几次县城,却没机会上馆子,这样说自然是在吹牛皮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他看来,这些菜非常美味,就算饭店的大师傅动手,想来也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确实比得上酒楼的味道。”徐凤年因为工作需要,倒是对饭店的味道不陌生。“像这道溜猪肝,炒得又嫩又鲜,不像我们家那位做的,老得都咬不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完呵呵一笑,算是回音方爸爸的吹牛。

        心里也忍不住好奇,都说方糖认了个做酒的师傅,才会经常跑去镇上做客。

        难道那人的身份不一般?

        否则的话,都是拿那么点死工资,还要养家糊口,哪有钱请她吃这些?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只请她吃过一次两次的话,根本不可能学得这么像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自己以前对她的判断未必对。

        得重新估量她的人脉和能量,免得因为轻视,从而吃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心,我们不会客气的。”方大富这个老狐狸,此时也是一脸真挚地回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看人的本事,肯定不输于徐凤年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先对方糖有些不以为然,现在得调整态度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方糖自然猜不到自己小试身手,效果居然这么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湾头村有头有脸的人不多,只要把徐凤年和方大富这两人搞定了,自家以后就算有什么事,也不会碰到阻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暂时没其它考虑,主要是有钱后造房子还需要村里批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早考虑过了,趁着八十年代各方面比较宽松,批一块大一点的地造栋四合院,以后招待朋友也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旁边的猪圈和鸡圈,自然不会归还给村里,必须同样占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一来,以后就算不搞养殖了,也可以用做其它用途,比如改成民宿租给游客。

        龙潭乡位于舜江县最南面,没什么企业,环境保护得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将来条件允许,在附近承包上百亩土地,搞个奇异果果园或者葡萄园,开发成乡村自驾游,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做好了,还能带领村里人一起致富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主客双方都相当热情,加上桌上的菜份量很大,口味又好,大家吃得都很

        过瘾。

        方糖带回来的一箱十二瓶加饭酒,已经喝了一半,黄酒容易上头,现在每个人都面红耳赤,说话也少了顾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这工厂是开起来了,就是不知道国家的政策会不会变?”徐凤年的朋友拍了拍他的肩膀,担心地问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话有些触霉头,清醒情况下,他不会问出口,现在就没了顾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应该不会。”方糖见徐凤年皱眉思索,主动接口。“乡镇企业,现在允许私人承包,说明国家改革开放后,政策只坐越来越宽松,不可能再变回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她必须让在座各位有这个信心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村支书到时找借口来找麻烦,也是很头疼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说的有理,搞得我也想回去搞家工厂了。”朋友的反应有些迟钝,头脑依然很清醒。“到时碰到问题,你们得帮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几人听了,连忙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方程见姐姐跟几个中年男人聊得这么热烈,又羡慕又佩服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他不懂这些大道理,只能低头吃菜。

        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,既然姐姐把养殖这件事交给自己,那就好好干,争取到了年底,养的鸡鸭鹅和猪的数量,超过她的预计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那时候,自己也可以扬眉吐气一番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清晨,方糖起得比往日早,吃了早饭后,匆匆赶往工厂。

        工厂今天算是正式开工,作为老板之一,必须亲自到场。

        进了注塑车间,看见吴国忠正在指导方红兵和徐建波工作,机器旁边各放着一张小台子,脚下是一只装成品的竹筐,已经放了几件合格品。

        左边靠墙的地方,则放了一台烘箱,上面有只铁盘,放着烘好的塑料粒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见生产一切正常,方糖弯腰捡起一块开关面板,仔细看了看。

        离前世用的确实差了一点,不过也能接受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现在的工艺,远远落后于那时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凤年早上来的时候,跟我说车间采用计件制,还说以后机器多了,招外人来干,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。”吴国忠作为车间负责人,除了要安排生产一切琐事,还要替工人计帐,以便月底计算工资,所以绕不开方糖。“现在两人都是生手,不好计算具体的产能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计件工资制五十年代就有了,不算新鲜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他来说,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算出合理的数量,免得徐凤年这个老板吃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可以给工人一个月试用期,定下一个固定的工资标准。”方糖想了想,给了一个建议。“等他们熟练后,再统计数据,算出一个他们能超产一两成的产能,这样比较合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能得超产奖,这样可以拉开工资高低,提高积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很难超越计件量,大家就会失去冲劲,得过且过,这对企业管理是极其不利的。


  (https://www.mxgbqg.cc/book/12195326/18530488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mxgbqg.cc。梦想文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xgbqg.cc